新闻资讯
宁波周公宅水库考察记
发布时间:2022-01-24 21:32
  |  
作者:admin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为加快推进智慧型水库建设,我院作为思安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单位,将建设智慧型水库作为提升水库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列为水库重点工作重点推进。为此我院组织人员赴宁波周公宅水库考察学习,参加考察的人员有王绍旭、万继录、袁淑。
        2021年5月13日下午,考察人员抵达宁波,接待单位是宁波市水利局。
        5月14日上午,考察人员在市水利局的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周公宅水库大坝及管理房。
        周公宅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北大皎溪干流上,距宁波市区约51km。水库总库容1.118亿m3,是一座供水为主、防洪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125.5m,是华东地区同类坝型的第一高坝。总建设期为5年,初设总投资79970万元。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587万千瓦·时。
        20多年前建设周公宅水库主要是出于保护下游安全的目的。虽然目前宁波市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已经引起了市委、市府的极大关注。据预测,宁波市的用水高峰期将出现在2020年,靠现有的水源工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及早做好准备以防不测。除了投入使用的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和姚江供水工程,周公宅水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成后,可与皎口水库联合调度,每天向宁波市区提供30万吨的优质原水,还能使下游鄞江流域防洪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
在水库会议室,水库管理单位介绍了水库管理系统。智慧水库作为基于计算机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产物,水库智能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资源间的共享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作用,并且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高效发展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周公宅水库多次组织技术骨干赴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加强与河海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方法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早在2013年底,根据水库自身管理需求,水库联合宁波弘泰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水库综合管理平台,2016年根椐省厅水库标准化管理创建要求,对相应管理模块进行了整合,现已建成了“水库组织管理”、“工程信息”、“工程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调度运行”、“应急管理”、“设备管理”、“上下级联动”等9大模块和54个标准化台账组成的水库标准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水库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化。
        智慧水库项目建设主要由多维智能感知体系完善、智慧水库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和保障环境体系完善建设组成。系统采用无线传输、远程测控、3S、WebOS、移动终端等多种高新技术,实现对水库实时水雨情、视频监控、闸门电站运行及大坝安全监测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提供工程科学调度决策支持,为防洪、发电、供水等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管理上结合水库目标执行计划制度、设施的元素化管理,实现水库的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目前周公宅水库为完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库区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实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造工程、水源地达标保障建设、坝顶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最终实现“全方面感知、全方位展示、全业务判断”的总体目标。
      参观完毕后,王绍旭院长指示,今后我院设计的水利项目,要将智慧型理念贯彻进去,多学习多引进,多建设智慧型水利工程。
      参观完周公宅水库,考察人员顺路寻访了鄞江镇的国保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西面,始建于唐太和年间,因其规模宏伟,建制精密,结构完善,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山堰是典型的多效益水利工程,除灌溉鄞县东部七乡之田外,还是明州州城主要水源。其之所以能够发挥拒咸蓄淡、灌溉、供水和排水泄洪的综合效益,主要是通过渠首和州城的三处水尺控制水位,合理调度。它山堰坝体为典型的重力滚水坝。其虽历经千余年风雨,但却基本完好,这与拦河坝拦河堰选址合理,修筑技术高超有关,同时也得益于后代的不断维修、疏浚和增筑。